調查報告顯示: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嚴重破壞去九宮格空間我國珊瑚礁生態系統_中國網


【特別關注】

7月8日,由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和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針對1999年以來菲律賓一艘軍艦在我國仁愛礁西北側潟湖坡非法“坐灘”的事實,基于衛星遙感和現場調查數據,首次全面系統評估了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狀況。

《報告》指出,菲律賓軍艦長期在中國南沙群島的仁愛礁非法“坐灘”,已經嚴重損害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菲律賓應將非法“坐灘”軍艦清走,消除污染源,避免繼續對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持續性和累積性危害。

我國仁愛礁的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大幅下降

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主任李團結介紹,仁愛礁位于南海東南部,隸屬于海南省三沙市,南北長約17千米、東西寬約5.5千米,有多個口門,潟湖點礁眾多。中國對包括仁愛礁在內的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具有充分的法理和歷史依據。

然而,1999年5月9日,菲律賓一艘軍艦在仁愛礁西北側潟湖坡“坐灘”,船頭向西。中國政府當即提出嚴正交涉,要求菲方拖走軍艦。菲方一再承諾盡快拖走軍艦,但直到今天尚未兌現。25年來,該軍艦長期有人看守,菲律賓派出船舶、飛機定期為其補給九宮格物資。通過查閱資料和現場查看發現,艦上人員焚燒和棄置生活垃圾、排放污水;菲律賓漁船和艦上人員頻繁在仁愛礁海域開展漁業活動;菲律賓非法運送建筑材料,不斷對該軍艦進行加固,給船體涂刷油漆。2017年以后,菲律賓在該軍艦甲板上不斷搭建臨時設施,約90%的甲板已被覆蓋。目前,該軍艦船體已經破敗不堪,銹跡斑斑,多處出現破損。

為了客觀、準確評估菲律賓非法“坐灘”軍艦對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破壞情況,2024年4月—6月,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聯合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等單位,采用衛星遙感和現場講座調查方式,對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狀況進行了調查評估,包括使用2011年—2024年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反演了礁盤底質類型,計算了20米以淺礁盤面積和不同底質類型覆蓋面積;沿礁盤周緣設置18個調查站位,開展了珊瑚群落、礁棲生物、生境和人類活動等4大類共75項要素的調查。現場調查按國家相關標準規范要求實施,與國際通用方法相銜接,并制定了調查實施方案和質量管理方案,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根據仁愛礁情勢,現場調查距離軍艦最近約500米。

調查發現:一是仁愛礁的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大幅下降。與2011年相比,共享會議室2024年整個礁盤減少了約38.2%,其中,向海坡減少了約21.6%,礁坪和潟湖坡減少了約61.2%。軍艦家教周邊半徑400米范圍內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減少了約87.3%。

二是軍艦周邊存在大量珊瑚礁碎塊和死亡的珊瑚。

三是潟湖坡處的造礁石珊瑚覆蓋率僅為向海坡一側的28%。對比鄰近的潟湖坡和向海坡兩個站位,潟湖坡站位造礁石珊瑚種類數不足向海坡站位的60%,覆蓋率僅為向海坡站位的20%。

四是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種群結構出現失衡。現場調查極少發現甲殼類、雙殼類、腹足類等經濟型生物,距離軍艦較近的站位其棲息密度更低。

五是所有調查站位的海水樣品均檢出了重金屬汞、銅、鋅和活性磷酸鹽,50%調查站位的表層海水樣品檢出了油類,以上含量均顯著高于軍艦“坐灘”前的相關歷史文獻記錄。

六是現場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菲律賓漁船持續在仁愛礁潟湖周邊活動,在水下或水面存在大量漁網、漁線、特殊漁具、塑料瓶等各類人為棄置物,還發現帶有產自菲律賓標識的棄置物;在軍艦東側海域有一張高度約5米、長度約300米的棄置漁網,部分覆蓋、纏繞在珊瑚上,珊瑚大片死亡;在軍艦附近還有2個浮筒,其水下固定處珊瑚已全部死亡。

軍艦非法“坐灘”是珊瑚礁受損退化主要因素

對以上珊瑚礁生態系統呈現的諸多問題,《報告》進行了深入分析。《報告》指出,從科學角度看,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海表溫度升高導致的大規模珊瑚白化,以及熱帶氣旋襲擊、敵害生物暴發和人類活動等均會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

但是,通過對仁愛礁周邊海域1999年至2023年歷史溫度的回溯分析和珊瑚白化模型評估,未發現1999年以來本區域存在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經查閱歷史資料,1999年以來,仁愛礁未受到可對珊瑚礁造成破壞的熱帶氣旋襲擊。現場調查也未發現有大規模珊瑚白化和敵害生物暴發的痕跡。

因此,經科學研判,該區域珊瑚礁生態系統受損退化的主要因素正是軍艦非法“坐灘”小樹屋及其相關聯的人類活動,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瑜伽場地軍艦在“坐灘”過程中對礁盤產生劇烈撞擊、切割和摩擦,致使船舶擱淺軌跡區內珊瑚礁和大型底棲生物遭到毀滅性破壞,形成的大量珊瑚礁碎塊在船體周邊堆積;受海流和波浪作用,這些珊瑚礁碎塊和碎屑覆蓋或掩埋了附近的珊瑚和底棲生物,珊瑚礁碎塊的翻滾,還阻礙了珊瑚幼蟲的附著和生長,對周邊珊瑚造成持續破壞。

二是軍艦的銹蝕破損,以及菲艦上人員和菲漁船排放廢油廢水、焚燒和棄置垃圾等,導致仁愛礁海教學場地域重金屬、油類、活性磷酸鹽(以磷計)含量異常升高,或引起珊瑚組織受損和代謝異常,或阻礙珊瑚體內蟲黃藻光合作用和氣體交換,或降低珊瑚免疫力抑制珊瑚繁殖,均對珊瑚的健康生長造成了長期性危害。

三是菲漁船和艦上人員在漁業活動中棄置1對1教學的漁網漁線等,會造成珊瑚折斷死亡、捕食困難、營養不良或易受細菌感染,還會造成鯨豚類、海龜等大型動物誤食或被纏繞窒息死亡。漁業活動也使得礁區甲殼類、雙殼類、腹足類等經濟型生物銳減。

因此,李團結表示,根據《報告》調查評估,菲方軍艦長期非法“坐灘”已嚴重損害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菲方應將非法“坐灘”軍艦清走,消除污染源,避免繼續對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持續性、累積性危害。

(光明日報北京7月8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楊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